logo of Shuibaco

关于我的 Instagram

2013. / 1,394字 / 689阅 / 0评

Instagram(以下简称“IG”)是一个即时分享图片的软件,只有移动版,当然有不少人把相机里的照片从电脑转到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但我不太推荐这种做法。如果要用电脑,乖乖用 Flickr 或者 500px 网站就好,何必大费周章又违背了 IG 的初衷呢。由于 IG 采用方形构图,还有些人并不对照片进行裁剪,留下了“难看”的黑边或者白边。如果格式统一尚且整齐些,那些横竖不同、比例不一的相册着实让人提不起兴趣。所以我的 IG 遵循它的最单纯的用法:方形构图、手机拍摄。(有好几次我看到别人相册里的单反美照而动摇过这件事我会到处乱说吗?!)

初识

认识 IG 要从两年多年前说起,那时候我还没有智能手机。一向走在科技前沿的我从 Twitter 上频繁看见它之后就速度谷歌了一番,结果没有电脑客户端让我好生遗憾。于是在拥有第一部智能手机的那天下午,我就下载了它,第一张照片就是那时候拍的窗外的夕阳。

刚开始的用法跟现在大部分 IGers 一样,记录生活,有点像微博的图片版,更像现在的朋友圈。有事没事发张图片,说两句话,和网友们互相串串门,点点赞,留留言。在稍微深入了解了 IG 之后,我看到了不少好照片,其中不乏手机摄影的精品,这也激起了我这个摄影爱好者的挑战欲。于是在眼红别人那么多粉丝那么多赞而借助谷歌找寻在 IG 上“获得成功”的方法后,我的 IG 生涯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

黑白

黑白

我以为,创意比好看的照片更重要,于是新开了一个账号,发布只使用 IG 拍摄和编辑的黑白照片,还创建了一个标签 #instaonlybw。极端的时候甚至会开启飞行模式套用两种模板以取得想要的效果。大部分作品被我贴在了博客上,有兴趣的话请搜索“我的黑白生活”。这个账号最后只发了200张图片,因为我意识到,在这个快消时代,创意比不过美丽,更别提黑沉沉的黑白照片,而且只是使用简单的 IG 原生滤镜。于是,在热衷于胶片风格的那个时期,我又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胶片

第三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我把购买 app 的第一次献给了 vscocam。18日元换来的是有别于 IG 原生滤镜的超新鲜体验。于是我再次重新出发,而这次我知道,我准备好了。经过了乱用标签招致僵尸粉、个人风格混乱、不够了解 IG 等等的经历,最后一次上路让我走得比以前都要顺利。一心一意以后,刚开始虽然粉丝和赞都很少,甚至我几乎把别人都赞完了对方也不会回赞,但只有经历过这样的沉迷,才会看淡粉丝和赞的数量。现在虽然不能说完全不在意,因为看到粉丝变多仍然会开心,看到粉丝取消关注还是会失望。更悲催的是,不怎么热衷付出赞之后,收到的赞也大大减少。而现在还在赞我照片的粉丝们,我知道你们这都是真爱,我想对你们说声谢谢,是你们无私的支持,坚定了我对手机摄影的坚持。

这两年多来经历过:粉丝过千;被 feature;曾经差点擦身而过的西班牙朋友被 IG 官方推荐;很有名的中国 IGer 关注了我;与好友四姐、老大、K 和非文组建了@captchina 得到大家的喜爱,现在标签数25000+,粉丝数1300+(比我的粉丝还多 TT 欣慰的泪);还有许多许多难忘的回忆。

现在,我不再拘泥于胶片的柔和或者数码相机的细腻,而是借着“每日一图”项目在不断尝试新东西,不断寻找和建立起自己的风格。“每日一图”现已更新至第262日,而现阶段喜欢的和正在努力尝试的是简约风格。不是大片留白,而是颜色鲜艳的、一个画面中有一个主要颜色的类型。明年一月底这个项目结束以后,我准备启动另一个项目尚且先叫“学习先进”吧,说得通俗点就是模仿喜欢的 IGers 的照片,包括创意、内容、拍摄手法等等。我想这才是我该有的学习态度。

雏菊 日落 千本鸟居 山 大波斯菊 电线
717°
可能不再使用新浪微博了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
点击加载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