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of Shuibaco

关于网络,也关于人生

2017. / 1,684字 / 1,315阅 / 0评

写这篇博客的起因呢,是看到了 lepture 转发的在利器的采访。然后又阴差阳错打开了前几日在订阅器里忽略掉的最新博文,看到微信脸书,一丘之貉,觉得有些想法可以整理一下了。

关于网络

应该也有其他博主跟我一样,有过是否开设公众号的烦恼吧。之前看到生活博主 Betty 的否定答案,与我心里所想简直一致。若是能写些有益于他人的文章,也许还有点意义,但对于只记录生活的博客,虽然有些想法自认为蛮有意义的,但好像放进了公众号,就变成了一文不值的鸡汤。不过说实话,本来他人的经历就只是供人寻找共鸣而已,它可以引发思考,但如果直接复制粘贴,那好像又有点对自己太不负责了。

其实我之所以犹豫,也是因为公众号“太好”。它便于阅读,利于分享,准时推送,管理简单。这种感觉对于“倔强”坚持独立博客的我来说,就像当我知道原来想在日本定居不是只有先过来留学再找工作这一条路,而是可以直接被招聘过来工作一样,好像自己花了大把精力,却没用对方法。当我面对身边朋友的“惰性”,我妥协了,开了个试水性质的公众号。我的初衷也很简单,希望父母朋友看我的博客可以“轻松点”,不用跟他们说明博客是如何建立的,什么是 RSS 订阅,又要如何评论转发,因为他们已经“训练有素”。

为了不跟博客重复,这个公众号定位为我和石页先生的日常。但后来发现,一来我写的所有文章里这种类型的不是最有转发量的;二来微信的文字编辑器太粗口般难用了;三来我不太习惯秀恩爱,所以到最后只更新了三五篇。有些直接从博客里摘过去的,还得重新编辑,用过 Markdown 简直不能忍。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我只能在博客和公众号中二选一,于是我冷静地分析了优劣。


公众号 博客
优点 • 方便订阅、转发、评论、打赏
• 自动推送,增加被动点阅率
• 自由度大
• 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
缺点 • 编辑器体验差
• 管理不便,包括文章和评论
• 订阅、转发、评论、打赏都有一定的知识壁垒
• 维护成本高

基本上,博客跟公众号是互补的,写博客自己体验好但是略坑读者,做公众号自己操心多但方便读者。所以更“自私”的我最终选择了保留博客,放弃公众号。因为这是我的个人博客,个人体验最重要,至于别人用得顺不顺手,只能尽力不能强求。而如果要做推广宣传,那么对于客户群来说几乎没有学习成本的公众号将是更好的选择。

关于人生

我现在觉得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尽可能少地依赖媒介来生存。这点跟 lepture 所说的“理想工作环境”蛮一致的。我看完他的那篇采访,比起了解了他这个人的想法,更多是感慨相似的人终有一天会相遇,而这恰恰好是多亏了网络。

石页先生曾说,他认为人所做的每个选择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人生,就像蝴蝶效应一样,看起来微小的偏差,会在最后汇总成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局。我赞成且理解他的想法,但我也一直记得政治课上的那个名词“主观能动性”。他说的是外部环境,而我想说,一个人心里的想法,除非发生了改变,否则不管偏离多远,最后还是会不自觉回到“正轨”。

就像两个人,缘分只是相遇的那一瞬,而之后的所有都是注定的,这注定来自于心里最本质的想法。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朋友即使分开很久仍不会疏远,有些情侣即使爱情长跑多年最终还是会因为性格不合而分开。所以好好看清自己,再好好看清别人,人与人的交往是不是就能简单点。

关于自由

毫无规矩不能称得上自由,墨守成规也不是自由,只有拿捏得当才有自由。同理于网络,不论是谷歌不在搜索“自杀”时跳出“你需要帮助吗”的提示,或是压根用不了谷歌,都不是自由。同理于人生,我还记得政治课上(怎么又是政治课)令我醍醐灌顶的“无规矩不成方圆”,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肆意妄为不见得是好事。真正无忧无虑的人正是给自己定下了一套隐形的规矩,才能在生活中如鱼得水。

我一直想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规则,所以我才需要不断简化,因为现代人的生活太复杂了。我关注极简主义,想要弄明白人生的意义,想要找到人生的目标,这都在为我想建立规则做准备。但我要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大泡泡里,泡泡里有所有的美好,而泡泡外都是会伤害我的东西。我希望能有一个小泡泡给我最基本的保护,这样我才能在外面的世界里徜徉驰骋,活得更自由更快活更明白。

后记

有些想法没能准确表达,反而有种引人遐想的效果,懂的人懂,不懂的人不懂,虽然只能做到如此,也很满足了。文字是个伟大的发明,而能把思想用文字准确表达出来的人,在我看来也是个十分伟大的人了。

3,531°
Bitcron 主题「你好呀」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
点击加载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