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药
记得之前在 MSN Space 的时候,回顾过曾经的网络名人“毒药”的照片,不过搬家的时候都整理掉了。所以在无事可谈又想写博客的时候,我决定开始慢慢追回回忆。

认识毒药,应该是在高三那年。那时候 MSN Space 盛行,由于微软的影响力外加博客的兴起。为了在博客圈多交点朋友,也满足偷窥别人生活的好奇心,我常常到各个博客上溜达。就在那时,我第一次接触到毒药。

刚开始,最直观的感觉来自他的照片。我幼儿园就加入外貌协会了,所以对于毒药这样面目清秀的男子是绝对不能放过的。被帅气的外表吸引之后,就开始翻看他写的网络日志。隐约记得透露着个性,也许跟异国求学生活有些联系,也许是因为照片很诡异,于是文字也变得诡异起来。

后来,看多了他的图片和文字,渐渐开始向往他的生活。大概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对英国有了奇妙的好感,对于看他人博客想像别人的生活有了兴趣。记得有一次,表姐来我家玩,我就给她看毒药,她问我你是不是“中毒”了?现在想想,那时候他占据了我的精神生活,对我的理想生活的构筑起到了不小的帮助,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的确中毒了。

其实不只有我中毒,而且我中的毒还不算深的,似乎网上早已掀起一番热潮。谷歌“毒药”,跳出来一篇篇“分析文”。我看了很多,还转过一篇在 MSN Space 上。这篇“分析文”从头到尾把毒药彻彻底底分析了一遍,文章的主旨是“毒药不像你们看起来的这么完美,很多都是假的”。说不失望是不可能的。因为从毒药的日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高帅富,会画画,字好看,又去过很多地方,见识广,照片很有风格,而且装扮也相当时髦。这些足以雕刻出远距离完美男人。

看来世上真的没有完美生活,但不阻碍我们自己创造完美的精神生活。其实即使毒药有意营造出这种气氛,也不能怪他什么,只是碰巧他红了,所以变成了欺骗大家。如果他不红,他选择如何描述他的生活是他的自由。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网络日志中的生活跟现实生活中能完全一致么。如果我只在日志中写关于设计的东西,你们会觉得我是个设计师么。如果只是分享拍的图片,大家肯定又会觉得我是不是学摄影的。其实,大家都一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有权在网络上抛开烦恼,进入自己的理想世界。只是,千万不能走得太远。如果脱离了现实,理想就失去了意义。

现在我知道自己为何如此迷恋他了,因为他活出了我想要的样子。明白这一点,真是件开心的事。
昨天又想起毒药,准确地说是郑宸。看了一些从前的“揭秘”,反倒更相信Space上的他大部分都是真的。虚假的部分应该也有,不过像是当今朋友圈里的那番景象。没想到这么多年后网红遍地,这时候有人给了他一个“网红鼻祖”的称号,似乎也不为过。
微博我之前也看过,现在也还在更新着,就像一个普通人。好像生活在东京,让我有点想见见他。不过似乎他不太喜欢被人关注?
豆瓣上有几本他写的书,口碑不错。想来在Space发现他文字也好的时候,心里竟然从羡慕变为了嫉妒。大概是对于我的标准,他太完美了,没有缺点这件事让我有点生气。不过如果把Space当做朋友圈看,好像也不那么计较了。
现在回顾起来觉得挺感谢他的,勾勒出了我心中的理想生活轮廓,又或者是挖掘出我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在中二的年纪遇见这样一个勇敢生活的人确实是幸运的。其实我也说不清到底是我本就这样被他启发,还是受他影响才变成这样。但根据life coach朋友的主张,最内心的东西是原始存在的,不是别人给你埋下的。那么不论是那种,站在当下看,现在我的理想生活就是如此,按照这个念想好好生活就好。多么简单的道理呵!
昨天看到一句话,大意是说他现在写作、画画、旅行,平静地生活着。打从心底觉得真好,真好,也感慨,他连现在都活在我所向往的生活中。有种当初没看错人呐的感受,哈哈哈!
突然想,给自己写本自传是不是能发现很多内心的真实世界?小时候反射弧最简单,看看以前下意识的选择,也许就能更了解自己。
刚在2006年那篇下面留了言,接着看到这篇下面的留言,完全不记得内容却跟现在的想法完全吻合。这让我发现,思想上的成长是不会倒退的,在「悟到」的那个点,就已经存了进度了。又是一剂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