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与不累
仔细想来也挺神奇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与阅历都在上升,唯独对自己身体的感知能力似乎越发退步了。而对于这个现象的洞察,还要得益于育儿中的挫折。每每与娃“对峙”后受伤更严重的总是自己,或许双方都有忍让,但成年人一定是程度更重的那个。几次之后我“想通了”,我要向娃学习,有气就出,绝不内耗。当然如何出气需要科学的方法,这点不能照搬娃。
现在回过头看才发现,每次事情没有按照我的想法发展时我总是反省自己不够好,而忽略了不少客观因素。也理解,长大了的自己代替了父母的职责,努力在约束着自己。没有说约束不好,相反,我一向秉持着「无规矩不成方圆」的理念,只是意识到在客观发展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中,内心的天平过度倒向后者了。
所以我现在需要学习尊重自然规则——写一篇博客文章需要三四个小时乃至更多;每天能够完成的私事顶多一两件;等等。不能既要又要还要,而要更合理地、慢慢地生活。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全社会都在加速运转,个人便也逐渐变得不敢“怠慢”。
既然“殊途同归”——各种问题都指向了同一症结,那倒好办,累了别问为什么这么快就累了,而要去休息。这里又引出了另一个令我吃惊的事实——我越来越不会休息。(本来想加个定语「有效」,又恐跌入效率陷阱重蹈覆辙。)
曾经在别的文章中读到「不会休息」这四个字还觉得奇怪,心想哪会有人如此。我想这是因为彼时我还是一个想做的事多到烦恼的人。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客观上来讲精力逐渐不够用了,主观上来说心态越来越放松,所以想做的事便少了许多,于是能够放松的手段锐减,只剩一味地刷手机。
也不知是年龄到了还是烦恼到了,抑或“近墨者黑”,豆哥也开始关注「休息」这件事,也常常跟我分享他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而我则已经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不再寻找所谓的“有效的办法”(虽然是个伪命题),我刻意放弃效率,想要重新找回无所事事的自己。这才是治本,不是吗?
我现在总算能相对准确地捕捉自己的疲惫了,以前总是下意识地努力再努力,累而不自知。不是说从此以后都不努力了,而是要头脑清醒地努力——什么情况下继续努力,之后要如何休息;什么情况下可以暂停喘口气,然后再接再厉。我想全世界正流行的sustainable,同样适用于精神世界。
其实我的身体对于精神的反馈还是很明显的。累的时候只能刷短视频,但不累的时候是可以看长剧的。(震惊!我一直以为是短剧好看,后来才发现是我状态不好。)这阵子我看了不少连续剧,最早是中了「为一个片段而看全集」的老套把戏而看的韩剧《完美婚姻的定式》,韩漫改编,跟《请和我的老公结婚》内容差不多,重生复仇。男主演技太拉垮害我一直出戏,不太推荐。由于这个重生看得不得劲儿,于是我接着找了部大制作——韩剧《财阀家的小儿子》。这部剧明显好很多,细节经得起推敲,最后圆得也挺好。虽然同是漫改,但因为结合了韩国历史,所以对于我这个外国人来说十分有趣。重生看爽了,接下来就是复仇了。因为《黑暗荣耀》我已经看了两遍,也想换回国产剧,这样坡坡也能看得懂。于是我翻出了权谋天花板《琅琊榜》,我确实看得津津有味,但坡坡还是没看懂。
没想到56集的电视剧我能不急不缓地看完,反过来也让我心安许多。小时候追剧可不能暂停或快进,所以尽力重拾儿时的生活方式对我的焦虑有很好的抚慰效果。空窗休息了一阵,我翻出了《BLEACH》——曾经因注水太多而放弃的日漫。这次我学聪明了,让ChatGPT帮我“排雷”,现已顺利看到第140集,应该超过了过往观看历史(太久了也记不太清了)。不过我准备歇一歇了,毕竟这漫也太长了——简称漫长。
在看长剧的间隙,我偶尔也刷短视频或者看订阅的阿婆主,也看过短剧也熬过夜,但少了不少以往令人费解的“沉迷”。沉迷代表失控,失控源于过度疲劳。以前我总是在失控时刷剧,现在有了对照组,我才深刻体会到拥有掌控感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原来我也可以“正常地”看剧,原来玩手机也会玩累,不用强制自己去睡觉。
接下来看什么我还没想好,但我想清楚了一件事。如果每天能做的事的极限只有三件,那么上班、煮饭、陪娃做作业就已经占满了额度,所以我不该再强求自己还能兼顾健身、写博客,甚至看剧。反过来说,如果我还能额外健身、写博客或者看剧,那我真的是超级超级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