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of Shuibaco

好想“坏”一把

2017. / 1,556字 / 880阅 / 0评

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可能我爸妈不同意这个说法。从小学开始成绩就一直很好,什么叫做很好呢,就是考试基本在班级前三。有可能是我待的班成绩比较一般也说不定。高二开始成绩下滑,应验了长我六岁的表姐的亲身经历——女生到了高中成绩会下降,男生会赶上来。其实初三的时候也有这种情况,通常第一名就不是我了,但我仍戏谑称,自己是女生里的第一。大概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中考我还是全班第一,有种得了小便宜的快感。

高中更神奇,跌出过年级前15%的我,在最重要的高考里又双叒叕拿了全班第一,年级里的排名不记得了,应该不算差吧,虽然我们班成绩确实不好。记得高考前的全省质量检查,我的理综才考了195/300,总分排名在一万名开外,全省当时共有理科生约二十二万人。高考成绩裸分排在900名左右,算上加分刚好跌出1000(这么多人加分,可恶),即使如此还是在 top 5‰,这个数字出来很感慨,我曾是福建省的 top 5‰ 啊喂!所以偶尔说说自己是学霸也是理直气壮。

但是吃遍了应试教育的苦的我,决定上大学以后实施“六十分万岁政策”。第一次期终考试就华丽丽地在只有25人的小班里考了个中游。无奈我们班成绩太好,于是我竟然还拿了个三等奖学金。但那次之后我变得很不甘心,觉得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为什么不作为。更多的可能也是受了我们班的班风影响,每个人都还是很努力学习,让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于是后面的日子就一步一步往上爬,每种奖学金都拿过了,除了最高的一等甲。算了算这个比率虽然不如高考那时候丧心病狂,但大学好歹是个好大学,专业也是 A+++ 超一流,自己的能力也差不多到顶了。其实考得不好心情也还好,更多的失望来自于没有集齐所有奖学金项目(处女座是病)。

一直以来走的都是“品学兼优乖乖女”路线,偶尔想要放肆却不知道怎么做了。虽然我也不至于是书呆子,但确确实实感到把成绩放在第一位的弊端。除了学习,好像没什么擅长的了,于是在学习成绩下降的时候才会背负很大的压力。很多东西是相对的,越会玩的人可能成绩也越好,整日读书学习做作业反倒陷入了死读书的死胡同。

脱离了高考,在大学里仍然还拖着小尾巴的我,意识到不是每个人都能“坏”一把的。于是无比羡慕洒脱地享受大学生活的朋友,在毕业时掏心掏肺说了我的想法,她却突然收起锋芒,无奈地对我说:怎么办,我现在想要努力认真生活一下看看了。我竟然有些失望,因为在我看来她是向现实妥协了。但努力不是坏事,虽然心情很矛盾也还是祝福了她。

这之后我顺利出国留学。但这条路注定还是延续“乖乖女”的路线,毕竟花的是爸妈的钱,也必须满足他们的期望。然而在找工作的时候,我还是放弃了进入大公司的努力。之后的每个人,只要知道我的学历和工作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吃惊,长辈偏向于可惜,而同辈则更多的是羡慕。我一点都不后悔,因为独立了以后人生就真真正正由自己说了算,只要不影响别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是最好的结果。

在日本混了几年,有个许久不太联系的朋友过来玩便见了面。她还是印象中的潇洒,毕业工作了几年去了新西兰打工旅行。要知道这也是我的梦想,可惜不太可能实现了,因为石页先生是不会去的,我也没有充分的理由说服他。我有些羡慕她,以前就觉得她挺不同的,挺有能力的,大概跟我差不多的人,或者有着我想要称为的人的特质的人,在我看来都是特别的吧。但现在交谈起来发现,其实她也是个一定意义上的好孩子。我不是失望她不够“坏”,而是因为连她都想安定下来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其实我也不想变多“坏”,只想挣脱世俗的束缚,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仔细想想好像也不难。以前会抱怨石页先生不是跟我一致的理想派,不能夜里聊人生第二天说走就走。但后来想想,可能这样的我就需要一个能够安安稳稳生活的人提醒我警示我,不至于让我走得太偏太远。生活总是这么辩证,选了A就没了B,假设是没有实质性帮助的,只能安慰躁动的心罢了。最终我们也许都要回到现实中。所谓的理想生活,也必须在财务相对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反正我已经是个俗人了,来不及了,来不及了,但也没办法。

哎。

1,057°
我的互联网生存逻辑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
点击加载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