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of Shuibaco

独立的人格

2017. / 1,187字 / 793阅 / 1评

我的一位中国朋友,交了一位日本女朋友,我好奇日本女孩跟中国女孩性格上有什么不同,于是去问他。他说他觉得日本女孩大多都很独立。我的第一反应是中国女孩在大学之前只专心读书不想别的,也失去了很多独立成长的机会。而日本孩子的学生时期课业负担不算太重,有很多业余时间,这也让我想到了被媒体盛誉的欧美圈的孩子,一直都是所有中国媒体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我也是个“传统的中国孩子”,考上大学之前每日都与学习为伴。这个学习不是广义的学习,而是狭义的。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那一张高考成绩单。虽说很残酷,但确实也是一条出路。而我有幸从高考制度中受益,也因此在大学的时候只做了两件事——不想好好读书和觉得成绩好接下来就会一帆风顺所以并没有比高中的时候想得更多。于是从小就以独立自诩的我,还是稚嫩地不敢独自接触社会,也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畏畏缩缩。

从回忆里走出来,我继续跟朋友的谈话。我问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感觉。他说,他的女朋友凡事都很有主见,经常在他犯选择困难症的时候给出令人信服的建议。接着不知为何他说起一个小插曲,百货店里的人都觉得女朋友的皮肤很好,很喜欢给她试妆。一直不敢在百货专柜试妆的我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赶紧说,下次让你女朋友陪我去吧!我突然想起自己大学的时候甚至觉得一个人去运动用品商店买袜子很丢人,行为作风还不如一些高中生。虽说现在已经工作了两三年,国外的生活经历也使我的“不能独立病”大有改善,但在某些地方仍有自己的深坑,不愿意去填好,等问题来了只有跌倒的份。

仔细想想,为什么我跟社会的交流这么少?除了学习占据主要时间以外,我想还有经济上的原因。小时候跟爸妈去商场都是要买东西的,那么口袋里没钱的时候我就不敢乱走了。有些售货员的态度大家也是了解的,只看不买会招来白眼和背后嘀咕。于是我跟同样经济实力的朋友们去的最多的就是书店和快餐店,因为买辅导书和吃点零食的钱是相对“正当”的可以问父母要的。

跟我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零花钱不同,日本是允许高中生打工的。在最需要证明自己的青春期,在人格趋于稳定的成长期,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金钱,再换取想要的东西,无形之中建立起了健康的消费观念。有了钱腰板直了,即使不买也不是因为没钱买而是因为不喜欢。就算被店员刺激花了冤枉钱,那也是钱买来的教训。时常听说日本学生会为了演唱会的门票努力打工攒钱,而我们要有这个机会几乎得等到工作以后。大学期间的兼职除非是一技之长特别长,否则也只是隔靴搔痒罢了。

再想想我们大都在什么时候学会真正独立的,为什么有些中途辍学的人在才上大学的我们看起来是混得很好的,为什么有些人在毕业后不愿意找工作而心安理得地待在家里。

当我拿着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之后得到的报酬(区别于奖学金),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的那一刻,我才感受到了真正的独立。是的,从这一刻起我不再担心自己饿死了,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虽然这样的成就感来得有些晚,但总比不来要好。于是早已成年的我终于颤颤巍巍地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立足之处和姿态。

834°
离职倒计时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
  • 一直觉得能够独立赚钱养活自己,才是成年人的标志

    • @MatheMatrix 是啊,工作以后才终于长大了,太不容易了。

点击加载Disqus